农产品价格上蹿下跳 广州拟搭交易平台熨平波动

  “受供求关系影响,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”,价值规律的这一表现形式,深刻而简明。作为商品的重要分类,十多年来广东的农产品一直为“周期律”所困扰。那边菠萝刚经历完“滞销阵痛”,这边荔枝却迎来“高价旺市”。“价高伤民,价贱伤农”的“周期律”现象,成了缠绕农产品的魔咒。据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总队6月13日数据,5月份广东各类商品价格同比变动中,猪肉上涨幅度达26.1%,价格猛涨背后却是曾长达21个月的亏损。
  为“熨平”农产品价格周期波动,探索供给侧改革,羊城晚报记者获悉,2015年年中,南沙区向广州市政府提出申请,申报成立大宗农产品即期和中远期现货交易中心,期望借助该平台的功能,“发现价格,管理风险,形成指数,引导生产,熨平波动”,以建立起长效惠农机制。
  如何破解农产品价格“周期病”?多位专家表示,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鼓励规模经营、标准化生产,并搭建大宗农产品即期和中远期现货交易市场,在做好风险监管的前提下或能探出一条新路。

供需矛盾:农产品呈周期性涨跌

  “今年的猪肉价格,涨得太惊心动魄了。”6月18日,周兴兰在广州黄埔区的肉菜市场上转了好几圈,还没下要不要买猪肉的决心。今年上半年,部分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上涨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猪肉价,已经创下四年多来的新高。
  6月中旬,国家统计局广东调查队的最新数据显示了猪肉价格攀涨的情况:价格同比变动5月份猪肉上涨26.1%,处于各类商品中的最高值。据广东省发改委一季度价格监测数据显示,生猪市场价格3月末涨至10.08元,创2009年监测纪录以来新高。报告显示预计今年全年,生猪价格都将在高位运行,6—8月份或创出今年新高。
  省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分析认为,生猪价格持续上涨是生猪去产能化过程的必然反映。调查报告显示,由于生猪产能过剩,大部分养殖场在2013年至2014年持续亏损,2015年一季度,生猪价格加速下跌,养殖场亏损进一步放大,部分中小养殖场甚至关停,导致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降低。今年一季度,广东省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历史低位,生猪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价格上涨。
  不过报告也指出,生猪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,9月份以后可能有所回落,四季度生猪消费旺季则可能再次反弹。羊城晚报记者梳理发现,2016年春节过后,本应顺势而下的猪肉、蔬菜价格却仍保持一定涨幅。“超强猪”、“蒜你狠”发威之前,市场刚刚经历“超惨猪周期”、“蒜你贱”。4月中至5月初,受天气影响湛江徐闻又经历完一场菠萝“滞销阵痛”。
  可以说,农产品价格的忽上忽下,其波动幅度有时堪比股市。

熨平波动:欲设农产品交易平台

  今年初,在广东省“省两会”上,省政协一位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——《关于鼓励在中国(广东)自贸区南沙片区设立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》。在提案中,详尽阐述了建设这一平台的必要性、紧迫性、可行性三大问题。某委员称在必要性上,农产品出现周期性涨跌的背后,源自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三大矛盾。
  首先是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常年性矛盾。季节性的农产品在集中上市时,价格较低,在非出产期时,价格又高;第二是农产品流通的大宗化与消费的分散化的矛盾;三是农产品产地的区域性与消费的全国性(甚至国际性)的矛盾,这导致价格波动更大更频繁,例如岭南特色水果。
  紧迫性上,该委员以养猪为例,一旦猪肉价格跌宕不定时,小规模的养殖户,还能抵御一定范围内的价格波动,而大农场、大农庄和大农业龙头企业,更需要清晰面对复杂的市场供需变化,根据需求调整供应生产。由此,迫切需要一家能反映供需数据、具有新型功能的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与之相匹配。
  提案指出,大宗农产品交易平台实行即期现货中远期现货交易并举,具有价格发现、风险管理和产销信息传导功能,可“熨平”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,从供给端倒逼农产品生产的规模化、产业化、标准化。
  在可行性上,该委员称,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龙头企业,可在这个平台上,预先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一定数量、质量、规格的农产品。双方按照合约,在指定的交货地点照约定的日期交货,从而达到稳定产销关系、锁定销售价格、发展订单农业的目的。这一平台实现的终极功能是:利用大数据,沟通农产品产销信息、调剂有无、对冲风险。
  基于相同的认知,2015年7月,广州市南沙区管理委员会最早向广州市商务委提交申请,申报成立大宗农产品即期和中远期现货交易中心。接着同年8月,广州市政府向省商务厅提出申请在南沙自贸区设立农产品交易平台。申请称,设立该平台对促进农业规模化、标准化生产,形成区域性农产品交易价格,有推动作用。审批搁浅:因整顿交易所导致?
  广东财经大学原副校长、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印州,是“设立农产品交易平台”的坚定支持者。他称,设立该平台开展中远期农产品现货合约交易,可转移农产品预期价格波动的风险。平台价格发现和价格形成功能的发挥,可形成农产品中远期价格指数。“这样做的好处是,平台能指导生产者及时调整种植、养殖结构,从市场端倒逼供给端改革。”
  今年首次“触电”农产品网销的创业青年陈林健,在遍访广东、广西农产品产地后深有体会。“广东特色水果与广西比,无论芒果、菠萝、荔枝还是番石榴、龙眼,都存在规模小、散户多的弱点。”他称,在广东跟果农谈定收购,网销做到一半往往供给不足。而在广西,因当地推行类似合作社的组织,农产品规模化、标准化种植非常高,相比广东有供给竞争力。
搭建产销信息共享平台,被认为是解决信息对称的有效方法。可遗憾的是羊城晚报记者近日从南沙区、广州市两级政府获悉,申请农产品交易平台“搁浅”。广州市政府负责申报的相关人回应记者称,上报后未能及时获批,乃受广东省集中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防范金融风险所致。
  据了解,2011年11月,国务院印发[2011]38号文,要求各省清理整顿一些交易所设立、管理不规范现象。目前,广东省明确设立交易所“总量控制、合理布局、审慎审批”的准入原则执行,也没要求一刀切地停止所有的审批工作。事实上,在过去一年内,省政府也先后批准了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、广州钻石交易中心等交易平台。
  武汉芝华数据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劲文,常年从事国内猪肉供给、鸡蛋期货市场分析。在他看来,审批暂未能获批,其中最大隐忧或在于如何准确评估当前各类交易所的运营风险。他表示,因投机者热炒贵金属、原油等期货出现问题,而否定农产品期货或会因噎废食。据其称,设立农产品交易平台交易,只要做到规范运行并制定好监管制度,用市场指导、倒逼现代农业标准化将大有可为。而近年来,全国各地农产品交易平台方兴未艾,唯独广东还缺乏。